在线客服

灵活用工平台合规吗?上海企业必看的3大风险点

灵活用工平台合规吗?上海企业必看的3大风险点

最近几年,灵活用工平台在上海火得不行,很多企业都想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。但是,灵活用工真的那么美好吗?合规性到底怎么样?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上海企业在用灵活用工平台时最容易踩的3个大坑。

风险一:劳动关系认定模糊,小心被认定”假外包真用工”

灵活用工最大的雷区就是劳动关系认定。很多企业以为用了平台就能甩掉用人责任,结果被法院啪啪打脸。2021年上海浦东法院就判过一个典型案例:某餐饮公司通过灵活用工平台雇佣送餐员,结果法院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,企业不仅要补缴社保,还得赔双倍工资。

为啥会这样?因为法院看的是实际管理情况。如果企业直接给灵活用工人员排班、考核、发工作指令,就算签了合作协议,也很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。上海人社局去年发的《新就业形态用工指引》明确说了:不能光看合同形式,关键看实际用工方式。

风险二:税务稽查风险,虚开发票可不是闹着玩的

第二个大坑在税务方面。有些灵活用工平台打着”税务筹划”的旗号,实际上是在帮企业虚开发票。2022年上海税务就查处过一个案子:某平台帮企业虚构用工场景,虚开劳务发票近亿元,最后企业补税+罚款超过2000万。

现在税务部门查得特别严,金税四期上线后,资金流、发票流、业务流必须三流合一。企业要是通过平台拿到和实际业务不符的发票,分分钟被稽查。记住啊,真实的灵活用工可以节税,但虚构业务开发票就是踩红线。

风险三:数据安全风险,员工信息可能被倒卖

第三个容易被忽视的风险是数据安全。去年上海网信办通报过某灵活用工平台违规收集、泄露用户信息的案例。这个平台收集了超过10万人的身份证、银行卡信息,结果被黑客一锅端,导致大量用户被诈骗。

企业用这类平台时,往往需要提供大量员工个人信息。如果平台数据管理不规范,不仅可能违反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还可能导致员工集体维权。现在上海对数据安全查得特别严,今年已经有3家灵活用工平台因为数据问题被约谈了。

企业该怎么办?给你3个实用建议

1. 查平台资质:看有没有人力资源许可证、税务委托代征资质,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有没有行政处罚记录。

2. 业务要真实:用工场景、考勤记录、工作成果都要留痕,千万别为省税虚构业务。

3. 合同要专业:别直接用平台给的模板,找专业律师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调整,把责任划分清楚。

灵活用工本身没问题,但上海企业一定要擦亮眼睛。现在监管越来越严,去年全市劳动监察部门处理的灵活用工纠纷同比增加了37%。记住啊,省成本可以,但合规底线不能破,否则省下来的钱可能还不够交罚款的!

获取优惠咨询电话:15883281673。大平台有保障,欢迎垂询。https://www.rn4.cn/78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5883281673

电话咨询获取优惠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